科学故事丨2-3月合刊——是当世药物的“圣杯”,也是深海刺客的“暗器”
在大洋深处,有一种海螺经常使用“暗器”,让不少鱼类一命呜呼,这类海螺就是芋螺。科学家发现,芋螺使用的毒素是一种动物胰岛素。你知道什么是胰岛素吗?胰岛素是药物,还是毒素?这篇文章从医学史回顾胰岛素降血糖的“双刃剑”作用,以及科学家从动物胰岛素中获得新药研发的灵感。
在浩瀚的大洋江湖中,有一个常年栖息于海底、深居简出、以善用“毒暗器”而闻名的门派——芋螺派。这个门派的成员昼伏夜出,善于伪装,常常蛰伏于海底,遇到敌人,便射出带芋螺毒素的“鱼叉”,中镖的对手顿时全身麻痹,束手就擒。
芋螺派中高手云集,其中,地纹芋螺所用暗器独树一帜,它对付的是在水中疾游如飞的鱼类,释放的暗器能够在较远距离让对手全身瘫软,不能动弹。令人意外的是,这一独门暗器竟是人们熟知的药物——胰岛素。
▲地纹芋螺正在捕猎鱼类
这种暗器引起了科学家的浓厚兴趣:这是怎样的动物胰岛素,它的毒杀威力有多大?科学家从地纹芋螺分泌的毒液中提取胰岛素。为了验证这种胰岛素的威力,他们将其注射入健康的斑马鱼体内,再分析血糖水平,结果发现斑马鱼的血糖迅速下降。当他们将这种胰岛素释放到斑马鱼的周围水环境中,刚才还活蹦乱跳的斑马鱼很快就变得萎靡不振,不再动弹了。
▲用地纹芋螺的胰岛素测试斑马鱼
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,在芋螺派中,有的成员擅捕蠕虫、软体动物,有的擅捕鱼,只有在地纹芋螺中提取的胰岛素与鱼类胰岛素蛋白序列最接近,并且与人类的胰岛素蛋白序列也有很多相似之处。
胰岛素是一款经典的双刃剑型药物,这种独特作用可以回溯到一百年前的胰岛素发现之初。1922年,由加拿大外科医生班廷、药理学家麦克劳德为核心的团队,从牛胰脏中提取出了有降糖效果的胰岛素,然而,他们早期提取出的胰岛素杂质较多,疗效不稳定,有流脓感染等毒副作用。在生化学家克里普加入后,情况得到了迅速改善,克里普摸索出胰岛素提纯的工艺技术,得到了纯度高、疗效稳定的胰岛素。这为糖尿病治疗带来了革命性变化。
▲胰岛素研发团队中的两位重要成员
班廷(左)、克里普(右)
然而,就在这个阶段,克里普在利用兔子进行动物实验时,发现胰岛素若使用剂量过大、使用时间不恰当,会导致危险的低血糖效应,轻则瘫软、抽搐,重则休克、死亡,这种现象被称为“胰岛素休克”。因此,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,当时护士在对糖尿病人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的同时,要准备一杯高糖橘汁以防不测。
芋螺派为何会受到科学家关注呢?原来,善于用毒的芋螺派阵容庞大,门徒众多,所有毒暗器远远超过人类想象。这些毒暗器,有望成为促进药物研发、造福人类健康的重要资源。
文章来源/《科学故事会》杂志2024年2-3月合刊
文/郭凯(西南医科大学)、李媛(昆明理工大学)
审校/《科学故事会》编辑部
- 2024-08-06
- 2024-08-06
- 2024-08-06
- 2024-08-06
- 2024-08-06
- 2024-08-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