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学故事丨2-3月合刊——在地下700米捕捉“宇宙幽灵粒子”

滑动查看杂志原文

 

700米是什么概念?它有上百层楼那么高。那如果是向下700米呢?那将是需要乘坐轨道缆车,通过长长的斜井才能到达的地方。

在广东的深山里,有一群人在地下700米挖出了一个大洞,放置了一只超大的水晶球,正准备捕捉“宇宙幽灵粒子”。

 

 

 
 
什么是“宇宙幽灵粒子”?
 
 

 

“宇宙幽灵粒子”实际上是中微子。

 

什么是中微子呢?

 

山川河流、岩石土壤,每个在地球上存活过的生命,乃至宇宙星河——我们已知的、能看见的一切物质,都由12种基本粒子构成。这些基本粒子中,就有3 种不同类型的中微子,即电子中微子、缪子中微子和陶子中微子。那为什么把中微子比作“幽灵”呢?

 

因为在生活中,每秒都有数以万亿计的中微子,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从我们的身体里穿过,而我们却根本感受不到它。它就像隐身了一样!

 

更不可思议的是,中微子还会变身!科学界将三种中微子之间的相互转换,称为“中微子振荡”。换一个形象的比喻,三种中微子好比是语文、数学、科学的三科老师。想象一下,你的数学老师正上着课,突然变成了语文老师;语文老师讲着讲着,又变成了科学老师,这种变化就是中微子振荡。

 

▲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

中心探测器

 

2012年3月,在各国争分夺秒的竞争中,中国大亚湾实验率先测得了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模式,并发布了这一重要成果。美国《科学》杂志将其评为当年全球十大科学突破,并认为该成果是“中国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物理学发现”!

 

 
 
新的故事已始于地下700米
 
 

 

2020年,大亚湾实验光荣退役,但中微子还有很多未解之谜。

 

经过科研人员的反复讨论和验证,最终,广东江门开平市的打石山被选为新中微子实验基地,被命名为“江门中微子实验”,其主要任务是对三种中微子的质量进行排序。利用这个实验,科学家还可以研究超新星、地球及太阳发出的中微子,等等。

 

▲光电倍增管

 

要想捕捉到中微子,需要尽量屏蔽宇宙射线和光的干扰,以便探测器能更好地发现中微子的踪迹,因此,探测器被建在地下700米,借山石土地屏蔽干扰。当然,仅是屏蔽掉干扰还不够,还需要有捕捉中微子踪迹的“眼睛”。

 

▲江门中微子实验

探测器

 

具体如何捕捉呢?科研人员在地下700米的巨大水晶球中,注入“液体闪烁体”,如果中微子在这个液体里发生反应,液体就会出现荧光;接着,球体周围遍布的“猎眼”——探测器件光电倍增管就会捕捉这些微弱的光信号,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,由数据获取系统保存下来,提供给研究人员做分析研究。

 

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曾说:“理解神奇美妙的粒子物理世界,是人类文明发展最高端的标志之一。”江门中微子实验是中国向浩瀚宇宙发出的又一次天问。了解更多中微子的奥秘,可能就能让我们在探索茫茫宇宙的万里征途中,迈出坚实的一步。

 

文章来源/《科学故事会》杂志2024年2-3月合刊

文/何婧雯(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)

审校/《科学故事会》编辑部

 

 
 
END
 
 

 

 

 

 

创建时间:2024-08-06

新闻动态

首页    最新文章    科学故事丨2-3月合刊——在地下700米捕捉“宇宙幽灵粒子”